2025年上半年 ,證券行業吃到資本市場的“大紅包”,業績普遍高增。
以中證協官網數據披露口徑來看,對比去年同比披露數據,據未經審計財報 ,2025年上半年,150家券商實現營業收入2510.36億元,同比增23.47%;實現凈利潤1122.80億元 ,同比增40.37%,凈利營收比為44.73% 。
各主營業務收入情況為:
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688.42億元,同比增48.22% ,營收占比為27.42%;
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143.21億元,同比增5.5%,營收占比為5.7%;
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22.01億元 ,同比下滑1.57%,營收占比為0.88%;
投資咨詢業務凈收入32.41億元,同比增25.09% ,營收占比為1.29%;
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113.51億元,同比下滑4.68%,營收占比為4.52%;
利息凈收入262.38億元,同比增23.68% ,營收占比為10.45%;
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1002.42億元,同比增21.33%,營收占比為39.93%。
資產方面:
150家券商總資產達13.46萬億元 ,較2024年末增長4.09%,同比增14.55%;
凈資產為3.23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3.19% ,同比增7.31%;
凈資本為2.37萬億元,相比2024年末增長2.59%,同比增速為6.28%;
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余額(含信用交易資金)2.82萬億元 ,較2024年末增長9.29%,同比增54.10%;
受托管理資金本金總額9.35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1.96% ,同比增0.86%。
76家券商凈利總額同比增六成
中證協披露的行業高增長情況,得到了各券商公開財報的印證。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30日,總計76家券商及上市主體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披露 ,上半年營收合計為3033.04億元,同比增30.20%;歸母凈利合計為1226.85億元,同比增60.93% 。
上述76家券商凈利均取得正收益 ,國泰海通業績超過中信證券,成為行業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合并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 ,剔除后扣非歸母凈利潤為72.79億元,同比增長60%。
具體來看,上半年歸母凈利排名前十券商依次為國泰海通(157.37億元)、中信證券(137.19億元) 、華泰證券(75.49億元)、銀河證券(64.88億元)、廣發證券(64.70億元)、國信證券(53.67億元) 、招商證券(51.86億元)、申萬宏源證券(46.95億元)、中信建投(45.09億元) 、中金公司(43.30億元) 。
頭部券商凈利增速普遍保持兩位數增長 ,但其中也有“極端值 ”,較高增速的頭部券商為國泰海通(213.74%)、國信證券(71%)、申萬宏源證券(70.04%) 、中金公司(94.35%);增速較小的是招商證券(9.23%)。“券商一哥”中信證券業績增速水平不算太高,但其龐大的基數下能維持歸母凈利同比增29.8%的增長 ,實力穩固。其他頭部券商的增速為華泰證券(42.16%)、銀河證券(47.86%)、廣發證券(48.31%) 、中信建投(57.77%) 。此外,被市場高度關注的券商增速還包括東方財富證券(35.89%)、東方證券(64.02%)。
76家券商中,73家凈利增速為正,占比為96.05%。凈利增速接近或超過1倍的券商有22家 ,其中3家券商增速超過10倍,分別是江海證券(1311.6%)、華西證券(1195.02%) 、國聯民生(1185.19%) 。
其他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速較高的10家券商為中航證券(847.24%)、麥高證券(561.65%)、聯儲證券(468.68%)、恒泰證券(346.86%) 、國新證券(325.1%)、長城國瑞(255.58%)、東海證券(231.01%) 、東北證券(225.9%)、國泰海通(213.74%)、德邦證券(181.3%)。
倍數級增長多發生在中小券商,高增長通常源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 ,或本期抓住了某些業務機遇。
此外,增速在50%至100%券商有20家,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 ,包括方正證券 、東吳證券、東莞證券、財達證券等券商 。這說明了行業繁榮的廣度。
10家券商跨入“百億營收俱樂部”
營收方面,中信證券以上半年營收330.39億元強勢維持“霸主”地位,國泰海通與中信證券營收相差近百億 ,國泰海通上半年營收238.72億元。
10家券商跨入“百億營收俱樂部 ”,除中信證券與國泰海通之外,還包括華泰證券(162.19億元) 、廣發證券(153.98億元)、銀河證券(137.47億元)、中金公司(128.28億元) 、申萬宏源證券(110.79億元)、國信證券(110.75億元)、中信建投(107.4億元)、招商證券(105.2億元)。
與行業整體欣欣向榮形成反差的是 ,部分券商成為表現異常 、業績承壓的“少數派”,9家券商營收下滑,分別是財通證券(-2.19%)、國都證券(-4.42%)、南京證券(-5.96%) 、西部證券(-16.23%)、華創證券(-16.34%)、渤海證券(-20.94%) 、中原證券(-23.14%)、浙商證券(-23.66%)、上海證券(-29.32%);3家券商凈利同比下滑分別是大同證券(-6.55%) 、國都證券(-8.1%)、渤海證券(-34.61%) 。
經紀業務平均同比增44.6%
上半年,券商經紀業務整體表現強勁 ,74家數據可比券商經紀業務凈收入合計平均同比增44.6%。
中信證券以64.02億元的經紀業務凈收入位居行業第一,國泰海通則以57.33億元緊隨其后,同時實現了86.27%的高增長率 ,表現尤為突出。
具體來看,上半年,經紀業務凈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64.02億元)、國泰海通(57.33億元) 、廣發證券(39.21億元)、華泰證券(37.54億元)、招商證券(37.33億元)、東方財富證券(37.08億元) 、銀河證券(36.47億元)、國信證券(35.22億元)、中信建投(33.44億元) 、平安證券(30.49億元) 。
74家券商中 ,71家券商經紀凈收入同比增速為正,其中3家券商增速超過一倍,分別是華源證券(491.32%)、國聯民生(223.77%)、麥高證券(148.65%)。
市場人士認為 ,傳統的通道式經紀業務傭金率持續下行是長期趨勢,高增長的券商很可能不是在單純依賴傭金,而是成功地向財富管理轉型 ,通過銷售金融產品(基金 、私募等)獲取了更高的附加值和客戶資產價值,從而推動了凈收入增長。
未來,隨著市場波動和競爭加劇,單純依賴市場行情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 ,向財富管理轉型的成功與否,將成為決定券商經紀業務排名的關鍵 。
投行整體保持雙位數增長
上半年,市場環境整體好于去年同期 ,券商投行業務整體呈現增長態勢,74家數據可比券商上半年投行凈收入同比增13.48%;其中同比增速為正券商有42家,增速為負券商有32家。
投行凈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20.98億元)、中金公司(16.68億元)、國泰海通(13.92億元) 、華泰證券(11.68億元)、中信建投(11.23億元)、東方證券(7.20億元) 、申萬宏源證券(6.30億元)、國聯民生(5.31億元)、平安證券(5.15億元)、天風證券(4.27億元)。
相關增速為中信證券(20.91%) 、中金公司(30.20%)、國泰海通(19.37%)、華泰證券(25.44%) 、中信建投(12.04%)、東方證券(31.62%)、申萬宏源證券(48.75%) 、國聯民生(214.1%)、平安證券(44.76%)、天風證券(33.80%) 。
馬太效應之下 ,收入排名靠前的12家券商均保持了凈收入增長態勢;TOP5券商投行凈收入合計74.48億元,在上述74家券商收入占比為41.18%。
資管整體小幅收縮
券商資管業務總體小幅萎縮,75家數據可比券商 ,上半年資管業務凈收入整體同比下滑3.32%。其中,25家同比增長,50家同比下滑 。
行業資管業務分化情形突出 ,以前十券商為例,7家正增長 、3家下滑,其中增速突出的是國泰海通(34.2%)、中金公司(22.27%)、招商證券(29.27%,華泰證券 、財通證券、東方證券資管凈收入分別下滑59.8%、26.39%、15.13%。
上半年 ,資管業務凈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為中信證券(54.44億元) 、廣發證券(36.69億元)、國泰海通(25.78億元)、中泰證券(10.78億元) 、華泰證券(8.93億元)、中金公司(6.80億元)、中信建投(6.61億元) 、財通證券(6.07億元)、東方證券(6.01億元)、招商證券(4.40億元)。
自營業務全面爆發
自營業務方面,行業整體呈現爆發式增長,75家數據可比券商自營業務收入合計同比增51.35%。其中62家正增長 、13家負增長 ,正增長券商占比達82.67% 。
其中,中信證券以190.52億元的收入絕對領先,高居行業自營業務收入榜首 ,超過第二名近百億。
具體來看,自營凈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是中信證券(190.52億元)、國泰海通(93.52億元)、銀河證券(73.99億元) 、中金公司(72.52億元)、申萬宏源證券(66.59億元)、華泰證券(66.30億元)、國信證券(58.15億元) 、廣發證券(54.51億元)、中信建投(46.01億元)、招商證券(41.24億元)。
上述券商自營同比增速為中信證券(62.42%) 、國泰海通(89.58%)、銀河證券(50.24%)、中金公司(70.65%) 、申萬宏源證券(49.56%)、華泰證券(57.31%)、國信證券(65.09%) 、廣發證券(49.13%)、中信建投(31.32%)、招商證券(-13.25%) 。
對于自營收入下滑券商,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 ,可能原因包括投資風格保守錯過行情 、重倉板塊表現不佳、風控嚴格限制了收益、或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等。
在經紀業務傭金率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券商的主動管理、風險控制及自營投資(包括量化 、衍生品等)能力,正日益凸顯為決定其盈利能力和行業排名的核心競爭力。
利息凈收入強勁增長近三成
此外 ,上半年,券商信用等業務產生的利息凈收入顯著增長,76家數據可比券商利息凈收入合計同比增26.89%,其中54家取得正增長、扭虧或虧損收窄 ,占比為71.05%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7家券商利息凈收入告負。
利息凈收入排名前十券商依次為國泰海通(31.87億元)、華泰證券(20.37億元) 、銀河證券(19.40億元)、東方財富證券(13.69億元)、光大證券(10.82億元) 、長江證券(10.82億元)、廣發證券(10.59億元)、平安證券(9.71億元) 、興業證券(8.22億元)、中泰證券(8.16億元)。
有分析稱,行業以信用業務為主的利息凈收入大幅增長 ,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市場回暖,兩融業務擴張,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出清并重啟 ,資本補充到位為擴張信用業務提供了“彈藥” 。
股票香港開戶怎么辦理:正版炒股軟件-港股大漲 節后A股怎么走?10月券商金股出爐 兆易創新、藥明康德受青睞
辦理股票開戶怎么:什么股票app好-重磅!2025年三季度A股市場各大榜單出爐
我要網上開戶股票:股票配資最簡單方法-券商投行半年業績排行出爐 債券業務多點開花 發力圖譜展現
股票開戶選哪個券商好:股票開戶是怎么收費的-全球首款全景無人機來了 指哪飛哪 “人機合一”
股票開戶可以選哪些券商:關于股票什么app-8月17日晚間滬深上市公司重大事項公告最新快遞
股票開戶怎么辦理網上:股票什么軟件最好-充電儲能業務占營收一半 充電寶召回影響幾何?安克創新回應
配查信-配查信平臺-十大配資公司平臺_杠桿配資平臺提示:文章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
【導讀】貝泰妮打造初普運營團隊,入局高端美容儀市場 沉寂多日的家用高端射頻美容儀Tripollar初普,最近被“藥...
???????2025年4月9日,恒生科技ETF基金(159741.SZ)收漲1.96%,發生1筆溢價大宗交易,成交價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2025-2028年)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
界面新聞記者|龍力隨著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私募2024年第四季度的“新寵”也陸續浮出水面。Wind數...
藥企巨頭輝瑞的業績持續回升,新冠業務依然貢獻不小。 8月5日美股盤前,美國輝瑞公司(NYSE:PFE)發布202...
賽微微電4月9日晚間公告,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93億元,同比增長57.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83....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 意見明確,從2025...
記者王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周一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
記者辛圓3月25日,博鰲亞洲論壇旗艦報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記者|趙陽戈年初,證監會就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部分條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市場也將注意力投向了...
3月24日,易方達國證自由現金流ETF公開發售。該產品跟蹤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這個指數是什么?有哪些優勢?投資價值如何?...
近日,開源證券大連分公司遭大連證監局處罰,暫停其辦理需要合格投資者認定相關業務六個月。該懲處力度在近年來券商分支機構中并...
2025年3月25日,倍輕松(688793.SH)公告稱,公司股東寧波倍松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寧波倍松”)擬通過大宗交易...
3月24日,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洋王”,002724.SZ)早盤一字跌停,此后股價拉漲,尾盤封漲停板...
3月24日,業內權威專家表示,MLF(中期借貸便利)不再有統一的中標利率,標志著MLF利率的政策屬性完全退出。3月24日...